讓客人心甘情願多花錢,搞懂意外之財是如何刺激消費的–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

新年快要到了,把握大家有年終,在籌備禮物的季節讓消費者多買單,是每一個行銷業者最重要的問題,這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利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帳戶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誘因,使客人願意找出錢來買你的商品。

心理賬戶的原理非常簡單:賺到錢的方法不同,會有不同的花法。就算是一樣的商品服務,花在不同目的時,消費者會對錢有不同的感覺。

錢賺到的方法不同,花的速度也不一樣

之前胖哥哥就有討論過100萬的現金,理性上來說,不論是辛苦工作儲蓄下來或是中樂透的獎金,錢就是錢,就算是獲得的方式不同,都應該有一樣的價值。偏偏人就是不理性到很有趣,Milkman(2009)分析線上購物在不同行銷計劃時,客人若有得到購物優惠時,在網站上所消費的金額,會比沒有優惠時還要多。不只消費金額增加,還會購買平常不購買的商品。當疫情讓經濟停時,政府發放的消費卷、五倍卷、客家卷與其他一堆卷,讓大家等同現金消費,就是希望利用這些意外之財,讓大家多一些衝動消費的機會,刺激整個社會資金的流動。

有個行銷的小細節要提醒大家,三種非可計劃性的收入如意外之財、獎金與薪水。意外之財讓消費者產生的衝動購買效果會更大。想為客人營造意外之財的感覺,可以使用刮刮樂、抽獎送購物金,因機率而得獎會使客人得獎後失心瘋而消費更多。

不同獲得金錢的方式,會讓人有不同的消費方法(圖片來源: Hippopx CC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