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i 日記,是一種職業體驗,讓外國旅客可以陪著台灣的計程車司機(以下簡稱運將)工作,一同穿梭大街小巷,找尋台灣想要坐計程車的客人(以下簡稱台客)。
當有台客需要計程車時,運將就會停靠過去,跟台客解釋這一項活動,如果台客願意上車,那麼台客的車資就可以獲得優惠,接著運將就會送台客到目的地,在路程上外國旅客可以跟台客一起聊天。當沒有台客需要車的時候,運將就帶著外國旅客在台北的景點中拍拍照,吃吃巷仔內的美食。
此體驗行程的目的,是希望以現有可行又有神祕感的方式,創造三贏。對外國遊客來說,參加 Taxi 日記改變了旅行的 WHO,也就是「人」。首先,對於外國旅客來說導遊就是運將以及台客,這位運將以及台客都是在進行他本來就在做的事,而外國旅客透過伴隨在運將身旁,體驗旅程中的新事物;沒有乘客時,外國遊客和運將也可驅車前往觀光景點。而途中更有可能遇見形形色色的「路人」,淺聊、深談、亦或是只有打招呼皆有可能,但外國旅客能直接接觸到當地的人情風貌。
對運將來說,加入 Taxi 日記行程,除了平常的載客收入外,還可以多一筆外國旅客的參加收入。運將在沒有客人時也能和外國旅客聊天,排遣無聊的同時,也能更了解國際旅客的想法與觀點,能進一步拓展運將自身的見聞。而對台客而言,除了在車費上有所優惠外,也能因為外國旅客的加入而有不同的乘車體驗。有一次我們辦這一個活動的時候,就有一位台客要從台北到林口,一路上跟外國旅客聊得超興奮的,就把外國旅客帶回家裡吃飯,可以想像到,在外國旅客與台客的人生中,總是會記起這一次難得的奇遇。
會有這個旅遊的構思,是因為在研究行程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其他國家的計程車資訊。例如英國倫敦,當地的計程車執照是全世界審核最為嚴苛的計程車執照,申請者不但必須接受嚴謹的犯罪紀錄及醫療審核,還需要完成當地知識 (The Knowledge) 的培訓。
培訓完後申請者必須完成紙本考試及一對一面試,面試時面試官會給予受試者旅程的起點與終點,受試者必須即時規劃出兩點間最短的路徑,整個培訓試驗的流程平均需要花上近三年的時間準備。所以毫不意外的,在倫敦能拿到計程車執照的計程車司機,就算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肯定對於路線、景點,甚至交通高低峰等資訊瞭若指掌。
台灣老牌的運將往往也都是很好的「在地導遊」,他們不但知道大街小巷中的超值美味小吃,甚至還會有隱藏私房景點,知道在哪一個地方照相可以取得最佳的角度,而這些都是一般台灣人不會知道的。除了這些資訊之外,運將也能將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國外旅客,讓外國旅客在旅遊之餘,也能以運將作為一個切面,來了解台灣的文化與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們在開始規畫這個行程的當下,正逢台北市計程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集體上街包圍交通部抗議優步 (Uber) 服務進駐台灣的時機。優步公司是來自美國舊金山的交通網路公司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y,TNC)。優步主要是透過行動應用程式 (也就是 App) 來連結乘客與司機,提供租車與即時共乘 (Real-time Ridesharing) 等服務,目前這間新創公司已在全球數十個城市提供服務。優步為台灣運輸系統所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在各個層面都有爭論,有些人爭論其在法律上的合法性、也有人擔憂這種不受監管的新興商務模式能不能真正保障消費者,而支持者也大力讚揚此服務,認為不但其提供的車輛較為高檔,駕駛在服務上也有出色的服務意識。
當時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運將們覺得自己的生存空間受到壓迫,身為新創事業的創業者,很了解在新服務進入市場時,會如何撼動現有市場,然而在優步的例子中,受到影響的運將們多是為了生計而進入這個市場的,受到政策法規與現有市場的限制,他們一直以來其實也沒有創新或變通的空間,所以面對這種「破壞式創新」,運將們大多只能被動地承受這種波動。
有感於這樣的情勢,我們便開始推動「Taxi 日記」的服務,期望這種能創造三贏的商業模式,能為無法購買價錢高昂車種的運將們提供另一條可能出路。在推動服務後不到兩個月,「Taxi 日記」便受到 CNN 的報導,之後許多國際媒體也紛紛報導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能接受國際媒體的報導自然很令人開心,但最令我們有成就感的,還是找出了同時能讓運將、國外旅客及台客都能滿意的商業模式。
若你對這主題有興趣,想要看完整的CNN報導,你可以搜尋”taipei taxi driver CNN”,或是透過以下網址連結。